6月26日晚,小米在发布会上,正式发布“面向下一代的个人智能设备”小米AI眼镜。
此举将2025年一个火爆的赛道带入公众视野。AI+智能眼镜,一个充满科技感的产品,正在随着小米、华为、苹果等巨头的加入,进入普通人生活。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显示,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预计达到290.7万台,同比增长121.1%。
公司与行业的火爆要回溯至今年2月。2025年2月,杭州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,一位蓄着络腮胡、戴黑框眼镜的男子走上演讲台。
他身穿黑色卫衣,语气略带紧张,却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科幻场景:“发言稿就在我的眼镜上,用戒指能完成翻页!”话音刚落,他轻轻转动指环,眼镜中的讲稿随之翻页。
这一幕被镜头捕捉后火遍全网。视频中,祝铭明——Rokid创始人,被网友称为“让科幻照进现实的男人。他头上那副看似普通的眼镜,集成了显示、翻译、拍照、支付等复杂功能,重量却仅有49克,相当于半个鸡蛋。
展开剩余85%眼镜之乡的科技火种
江西鹰潭余江区中童镇,这个有着300年制镜历史的小镇,走出过6万家眼镜店主。1978年,祝铭明就出生在这片被戏称为“中国眼镜之乡”的土地。
谁也没想到,这个小镇青年会在三十年后,重新定义“眼镜”的概念。
1997年,祝铭明考入浙江大学行政管理系,却出人意料地在硕士阶段“叛逃”至网络多媒体实验室。2003年,他更以文科背景闯入加州伯克利国际计算机研究所攻读博士。
在伯克利的实验室里,祝铭明第一次接触到增强现实技术的雏形。当时还处于理论阶段的AR技术,已在他心中埋下种子。“未来人们戴的眼镜,应该是一台电脑”,他在博士论文的空白处写下这句话。
2007年,祝铭明在杭州创办猛犸科技,专注手机操作系统开发。那时MTK平台和山寨机大行其道,他却预见未来需要操作便捷、跨平台的手机系统。果不其然,2010年阿里巴巴全资收购猛犸科技,祝铭明随之加入阿里,成为M工作室负责人。
在阿里园区,他骑着轰鸣的重型机车出入的身影成为一景。上级常发消息问:“你又早退了?”他抓抓头皮回复:“去买个东西。”这种玩世不恭下的坚韧,成为他独特的创业基因。
命运般的谷歌发布会
2012年春天,一封邀请函改变了一切。
谷歌邀请祝铭明参加一场“将改变世界”的产品发布会。在旧金山上空,工程师们戴着Google Glass跳伞降落会场,祝铭明的心脏狂跳不止。
“当时有两个感觉:第一,它会改变世界;第二,我们一定能做得更好。”当晚他在朋友圈写下感悟。
两年后,当马云在阿里办公室与他深谈四小时,问及离职原因时,祝铭明给出笃定回答:“AI和AR将改变人类生活方式,而它们终将变成一件事。”
2014年9月,灵伴科技(Rokid)在西溪湿地旁悄然成立。从第一天起,祝铭明就将产品命名为“Rokid Glasses”——尽管当时团队还在做智能音箱。
创业初期,祝铭明对产品的偏执令人咋舌。为将语音唤醒词从四个字减到两个,他与团队爆发激烈争执。“若琪”二字唤醒,全球尚无成功先例,因信息量太少极易误触发。
“三个字太正式,不像日常聊天。”祝铭明力排众议。团队被迫用“人海战术”收集数千条“若琪”录音训练模型,耗时整整一年才攻克难关。当产品总监展示误触发率达标的数据时,这位固执的CEO在会议室跳起了舞。
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对硬件美学的追求。第二代产品月石发布前,他要求电路板必须美到能做手机壁纸。多位高管的手机屏保,至今仍是那块玫瑰金色的精密线路板。
生死时刻的两次转型
Rokid的创业路并非坦途。2019年,智能音箱市场陷入“烧钱大战”,公司现金流岌岌可危。在连续七天的争吵后,团队决定全面转向AR眼镜。
产品团队提议做测温眼镜,祝铭明嗤之以鼻:“测温!多无聊的一件事。”但在三次拍桌子反对后,他还是签批了Rokid Glass 2项目。2020年1月发布会结束五天后,新冠疫情爆发。测温眼镜意外成为抗疫装备,拯救了濒临绝境的Rokid。
“如果发布会晚一周,公司就没了。”后来祝铭明在柴火炉边添着柴,对来访者苦笑道。
第二个转折点在2022年。团队研发出Rokid Station——一个形似遥控器的AR眼镜外设,解决供电和操控问题。祝铭明连开三次会议痛批设计“太不性感”,把工程师骂哭。团队偷偷做出原型,他试用几天后态度180度转变:“停掉其他项目,All in这个!”
当年双11,Rokid Air眼镜加Station套装单日卖出600万,销量破万套。曾被CEO否决的产品,再次成为救世主。祝铭明自嘲:“我70%-80%的决策都是错的,所以鼓励员工造反有理。”
2024年11月18日,阿里巴巴园区会场,祝铭明搀着白发父亲走上舞台。Rokid Jungle发布会现场,他揭晓了酝酿十年的作品——仅重49克的Rokid Glasses。
“今天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十周年。”祝铭明声音微颤。大屏幕放出2014年创业初期的设计图,与新款眼镜并置对比,全场掌声雷动。这款采用光波导成像技术的眼镜,是他“减负满配”理念的结晶:一克一克减重,一项一项增配。
“我已经好几周不用电脑和平板。”祝铭明展示随身背包,里面只有眼镜和蓝牙键盘。在鹰潭老家赶来的眼镜商面前,他描绘生态蓝图:走进任何眼镜店,都能为Rokid Glasses定制镜片。
他特意提到一个冷知识:Rokid眼镜占据中国博物馆99%市场。“如果你在博物馆看到AR眼镜,一定是我们的。”当高中生近视率90%、小学生40%的数据投在大屏上,祝铭明眼神坚定:“眼镜已成必需品,为什么不让它更智能?”
转年2月的余杭区经济大会,让这副眼镜真正“出圈”。祝铭明全程用眼镜提示演讲的视频,单日播放破千万。A股市场立即反应:博士眼镜、明月镜片等概念股涨停,慈文传媒等Rokid关联公司一字封板。
6月24日,Rokid(灵伴科技)与蓝思科技联合开发的AI+AR眼镜Rokid Glasses正式下线,将于6月底开始正式批量交付。
量产仪式后第三天,祝铭明悄然现身余江的施工现场。在信江河畔的工地上,推土机正平整着Rokid未来生产基地的土地。“决策到交割只用了一个月,中间还过了春节。”他谈及家乡合作时眼含温情。这个从余江走出又回归的科技游子,正将全球AR浪潮引入百年眼镜之乡。
在2025年4月的江西余江眼镜推介会上,他动情呼吁:“如果每家店年卖100台智能眼镜,就能创造千亿产值!”数据佐证着他的雄心:2024年余江眼镜产业收入已破108亿元,拥有300余家产业链企业。而此刻,他指着工地规划图对家乡领导说:“这里将诞生全球最智能的眼镜生产线。”
这副49克的眼镜,承载着鹰潭小镇三百年的匠魂与一个科技信徒的十年孤勇,正在重塑人类认知世界的维度
发布于:江西省9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